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记者 高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明牌珠宝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股价3月20日、21日、24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触发交易所规定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形。
明牌珠宝的股价近期上演了一波“过山车”行情,自3月10日收盘价4.89元开始,多个交易日一路上涨,在于3月19日盘中创下9.35元的阶段性高点后迅速下挫,于3月31日报收于5.94元。
作为一家老牌A股珠宝首饰类上市公司,明牌珠宝于2011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公司近两年选择跨界光伏行业,不过由于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产能转换,而传统珠宝首饰行业利润率整体也在走低,当前明牌珠宝业绩两面承压。
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明牌珠宝的主营业务是中高档珠宝首饰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核心业务是珠宝品牌的连锁经营管理,主要产品包括黄金饰品、铂金饰品及镶嵌饰品。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珠宝首饰、光伏电池片、房地产营销、光伏电站四大业务板块。2024年上半年,四大业务板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33亿元、3.88亿元、1.11亿元、0.02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79.44%、15.93%、4.54%、0.08%。
1月24日,明牌珠宝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0.2亿元至0.3亿元,比上年同期1.59亿元下降81.14%至87.43%;扣非净利润亏损1.4亿元至1.5亿元,比上年同期的0.56亿元大幅下降350.79%至368.71%;基本每股收益0.04元/股至0.06元/股,比上年同期0.30元/股同样出现较大降幅。
明牌珠宝解释称,一方面,报告期内光伏行业整体步入低点,公司光伏电池业务面临阶段性发展压力,尽管公司通过多举措努力降本增效、控制经营风险,但该业务仍然出现了一定程度亏损。此外,报告期内,珠宝首饰行业发展速度趋缓、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略有下降,盈利有所下降。不仅如此,由于公司预计在本期完成对苏州好屋股权投资相关损益的税务清算,前期与该项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消除,从而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非经常性损益也相应发生变动。
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尽管明牌珠宝在全国各主要区域拥有上千家门店,在多个主流电商平台设有旗舰店并持续发展其他网络营销渠道,但是,在行业毛利率普降的背景下,明牌珠宝掉队尤为明显。Wind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7.66%,远低于行业中位数的14%,在同行业10家可比上市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三。
剥离光伏电站资产
上市多年,明牌珠宝的传统主业珠宝首饰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业绩增长乏力,公司一直谋求发展第二主业。2023年2月,公司宣布了投资日月光伏电池片“超级工厂”的项目计划。根据框架协议,公司计划在绍兴柯桥经开区分两期投资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
不过,明牌珠宝该投资计划公布后即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深交所先后于当年2月6日、3月30日向公司下发关注函和监管函。其中关注函内容指出,公司当时货币资金余额为11.07亿元,与拟投入金额100亿元差异巨大,要求公司结合建设周期、资金使用计划、财务状况等论述投资可行性;其次,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公司需说明具体用途及合理性;此外,公司还需结合主营业务发展情况及光伏业务人才和技术积累,说明项目立项、论证及筹划过程,论述投资可行性。
明牌珠宝的光伏业务包括了光伏电池片和光伏电站。2024年内,公司20GW新能源光伏电池片智能制造项目一期已实现量产并达到规划设定的产能等各项指标。不过,2024年内,光伏电池片价格临近甚至跌破成本线,行业产能利用率低迷,亏损蔓延,且普遍面临消纳难题、技术瓶颈、政策依赖等多重挑战。
光伏电站业务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由于受到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2024年10月,明牌珠宝决定“断尾”。公司将从事光伏电站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明豪科技”全部股权,以5100万元转让给控股股东日月集团,预计获得约100万元的税前收益。公司解释称,如规模化推进实施光伏电站业务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将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率大幅提高,进一步对公司珠宝首饰主业、光伏电池片业务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明牌珠宝还有少量房产营销业务,通过对房产大数据的开发、整合与应用,为客户提供数据营销、数据金融和数据资产服务。
尽管房产营销业务毛利率在明牌珠宝各项业务中最高,且有上升趋势,但同样受到行业影响。公司子公司苏州好屋与世茂集团合作以来,曾经向其指定的关联单位借款,用以支付世茂集团旗下房地产项目营销保证金。但是由于世茂集团遭遇阶段性流动性危机,自2022年始,世茂集团部分房地产项目在向苏州好屋支付销售佣金、返还项目保证金等方面发生违约。
针对明牌珠宝近年来转型情况研判,以及主营业务未来发展战略,本报记者近日联系公司采访,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公司预计于4月26日正式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本报将持续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