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召开2025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定向增发投资者说明会。会上,各家银行管理层主要成员对溢价发行、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等话题予以回应。
上述四家国有大行日前齐发公告,宣布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合计募集金额不超过5200亿元(含本数),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溢价定增传递积极信号
此次四家国有大行的定增方案均采用溢价发行策略。以3月28日收盘价为基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定增价格分别溢价10%、8.8%、18.34%和21.54%。
交通银行董事会秘书何兆斌表示,定价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综合考虑。“一是体现大股东对交行长期发展的信心。此次发行完成后,财政部将成为交行的控股股东,在定价上,我们考虑了控股权溢价的因素,体现了大股东财政部对交行经营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有利于增强其他股东对交行长期发展的信心。”何兆斌说。
“二是兼顾中小投资者利益。此次发行定价远高于当前股价,在有效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股东权益的稀释,充分考虑了二级市场中小股东的利益。”何兆斌表示,三是符合市场化原则。目前银行股在二级市场的股价长期偏低,这个价格是市场各方接受的公允价格。
邮储银行是此次四家国有大行中溢价率最高的银行。对此,邮储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杜春野表示,目前国有大行A股估值水平普遍高于H股,在A股市场溢价发行,能够最大限度保护银行全体股东的利益,将为资本市场注入强大信心,有助于银行业估值的进一步修复。
多措并举保护中小股东权益
当前,市场普遍关注此次注资是否会摊薄每股净资产、如何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等话题。
“本次发行完成后,本行净资产规模相应增加,短期内可能对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有一定摊薄效应,但影响较小。”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一方面,该行在确定发行价格时,已在二级市场价格基础上适当溢价,充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另一方面,此次发行后,该行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确保在市场环境变化、资产质量管控及非预期事件冲击中保持合理安全边际,更好发挥国有大行作为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作用,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生柳荣认为,长期来看,增资对建设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增资将提升该行风险抵御能力,夯实资本基础,有利于推动银行稳健发展,提升股东回报。
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卓成文表示,中国银行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本管理,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尽量减少本次发行对普通股股东即期回报摊薄的影响,充分保护该行普通股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卓成文表示,中国银行拟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强化募集资金管理,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推动战略转型发展,优化全球化综合化服务能力;三是加强资本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四是筑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降低资本消耗;五是落实市值管理机制,重视投资者回报。
巩固提升银行稳健经营能力
四家国有大行均在日前发布的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中表示,此次募集资金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以2024年末数据静态看,本次募集资金将提升我行各级资本充足率0.48个百分点;带动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占总资本净额的比例提升0.63个百分点,资本结构更为坚实。”生柳荣表示。
截至2024年末,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48%、12.2%、10.24%、9.56%,与2023年末相比均呈上升态势。
杜春野表示,此次注资旨在助力国有大行“强肌健体”,充分体现了未雨绸缪的政策思路,“这一工作安排着眼于中长期发展,能够进一步巩固提升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促进银行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和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有利于国有大行实现资本结构优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提升、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支撑强化等目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