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在A股市场近期掀起的“增持回购潮”中,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及其重要股东青睐以专项贷款方式维护公司价值,用“真金白银”为市场注入信心。其中,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两家央企拟使用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达到1800亿元。
回溯来看,去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首期额度3000亿元。据央视新闻最新消息,近期各家商业银行正加快落地回购增持贷款,初步测算,授信总额已超过3000亿元。
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认为,股票回购增持本身的效果,是在短期内提振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近期,两大央企推出1800亿元的增持回购贷款计划,意在助力市场提升稳定性,也反映出企业对未来的信心。
“回购贷”“增持贷”加快落地
4月11日,海南华铁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解放路支行出具的《承诺函》,承诺提供不超过2.7亿元的上市公司股票回购专项贷款,可提前还本,贷款期限不超过36个月。
此前公告显示,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公司董事、总经理胡丹锋提议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股份回购,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2亿元且不超过3亿元(含),本次回购的股份拟在未来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记者注意到,近期A股市场已有倍轻松、天地数码、江苏国泰、天山铝业等多家公司或公司股东宣布,拟使用专项贷款增持、回购公司股份。
有券商高管分析称,“回购贷”“增持贷”优势颇多,既可以让上市公司、股东通过较低成本获得融资,同时也能向市场传递公司及股东对自身价值的认可,提振市场信心。但此前上市公司跟进、响应的速度并不算快,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总额度(3000亿元)存在较高比例的闲置。
4月8日晚,中国诚通表示,拟使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1000亿元,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同日,中国国新表示,将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方式增持,首批金额800亿元,仅两家机构的再贷款合计便能达到1800亿元。
央企领衔的同时,民企龙头上市公司也在积极行动。例如,4月9日,荣盛石化(维权)公告称,控股股东荣盛控股拟自2025年4月8日起6个月内增持不低于10亿元且不超过20亿元公司股份,增持不设定价格区间,将根据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及二级市场整体趋势择机实施。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承诺为荣盛控股增持荣盛石化股份提供专项贷款支持,贷款金额不超过18亿元,贷款期限三年。
“注销式回购”蔚然成风
在通过回购向市场传递信心的同时,部分上市公司更是选择通过注销式回购,提升自身“含金量”。
4月10日,瑞德智能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股份,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本次回购的资金总额不低于25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回购价格不超过42元/股。
瑞德智能称,此举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内在价值的高度认可,结合公司经营情况、公司财务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等基础上,为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减轻公司本次回购资金压力,积极完成回购计划,公司积极向相关金融机构申请股票回购贷款支持。
付立春表示,回购股票的主要用途有两种:一种是注销,另一种是作为库存股。注销股票可以直接减少市场上的流通股数,提高每股盈利,增强股东回报,是一种直接、清晰的价值提升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资金状况允许,注销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能更有效地提升公司的市场表现,并带来长期的股东价值。
整体上看,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完成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中,共有116家公司在回购目的中提及“减少注册资本”事宜。
其中,不少龙头企业抛出了“大单”,为注销式回购带来示范性效应。4月9日,潍柴动力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判断,为维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公司董事长马常海先生提议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股份,回购的股份拟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回购价格上限不高于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决议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150%,资金总额为5亿元至10亿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