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机械孟话
行业点评
人形机器人“跑”进现实,我们看到了未来
4月19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举办,赛事由北京市政府主导,包括天工Ultra、松延动力N2等21款人形机器人参赛,CCTV5通过“超大屏+电视端+移动端”全程直播,凭借科技感与创新性引发全民关注。最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制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成绩夺冠,其股东优必选、小米集团、京城机电分别持股28.57%。松延动力获得第二名,创始人姜哲源曾是星动纪元的联合创始人。
本次马拉松全程21.0975km,赛道涵盖了裂缝路、陡坡、石子路等多种复杂路况,全面考验了机器人的关节模组协调性、控制算法稳定性、能源管理、结构设计、信号抗干扰等能力,可以说是一场超高难度的“综合大考”。作为全球首个“人机共跑”赛事,本次马拉松的意义不在于跑得快,而是作为综合检验平台,在非理想环境、长距离运动压力测试下进行极限演练,推动产业链联动,形成标准化与规模化落地的合力。中国凭借强大的产业链协同与场景验证能力,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高强度运动场景的规模化实践,其他国家尚未具备同类验证条件。相较2024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部分机器人仍需吊装辅助),本次赛事直接让机器人跑完全程,展现了关键技术的飞跃。同时,赛事通过高曝光直播、“人气奖”互动等机制,提升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与接受度,为未来人机融合的社会化应用铺路。作为人形机器人国家战略的具象化展示,“一赛一会”产业生态战略,也为即将在8月举行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预热。
短板清晰,小脑运控、电机、高效执行器等,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通过本次比赛,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短板更加清晰明确。例如出现关节过热导致性能衰减或摔倒、动平衡能力不足、需多次换电等问题,为后续产业发展指明方向:(1)电机: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和热源,直接影响续航时长与热负荷,需要兼顾高功率密度及散热,对结构设计、磁铁排列及线圈绕线提出高要求;(2)传动机构(丝杠、减速器):直接影响运动效率、能耗控制和响应速度,对精度、刚性、摩擦损耗及电机匹配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3)“小脑”:动平衡的核心,包括驱控、编码器、控制器等,挑战在于如何减少指令延迟、提升各硬件的兼容性,并通过持续训练提升决策能力;(4)轻量化材料:自重是续航与热管理的关键,轻量化是提升能效比和延长续航的直接手段。
AI和软件决定硬件,特斯拉领先优势明显;国产聚焦共性关键技术和供应链
AI和软件决定硬件。特斯拉构建了从模型、数据、算力到芯片的完整AI体系,并且建立了高度配套的供应链体系支持,2025年预计机器人产量5000台,未来两年分别以10倍速度增长,产业化进展领先,投资角度重点关注特斯拉链。国产机器人如华为、宇树加速追赶补齐短板,带动国内供应链的机会。国产链聚焦共性关键技术,包括执行器、丝杠、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
投资建议及受益标的
(1)特斯拉链:推荐标的:震裕科技、丰立智能、五洲新春(维权);受益标的:拓普集团、三花智控、鸣志电器;(2)共性关键技术:①电机:推荐标的:雷赛智能;受益标的:步科股份、汇川技术;②丝杠受益标的:赛摩智能、雷迪克;③减速器推荐标的:中大力德;④小脑推荐标的:雷赛智能;受益标的:固高科技;⑤其他受益标的:领益智造、浙江荣泰。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机器人量产不及预期;供应链发展不及预期。
目录
正文
1、 人形机器人“跑”进现实,我们看到了未来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首秀,天工、松延动力等21款人形机器人参赛,队列庞大。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在北京亦庄举办,赛事由北京市政府主导,天工Ultra、松延动力N2等21款人形机器人参赛,队列庞大,CCTV5通过“超大屏+电视端+移动端”全程直播,凭借科技感与创新性引发全民关注。
全面考验机器人的关节模组协调性、控制算法稳定性、能源管理、结构设计、信号抗干扰等能力,超高难度的“综合大考”。本次马拉松人类运动员和人形机器人同时起跑且赛程一致,总长21.0975公里,赛事允许中途更换电池(无罚时),更换机器人会被罚时,两者的赛道以设施隔开。赛道涵盖平坦柏油路、坑洼裂缝路、长缓坡、短陡坡等复杂地形,包含 14 个转弯,最大坡度达 9度,全面考验了机器人的关节精度、控制算法、热管理、电池系统及信号抗干扰能力,可以说是一场超高难度的“综合大考。
天工机器人夺冠,松延动力N2、行者二号分获亚军、季军,标志机器人从概念展示向工程验证的跨越。本次马拉松比赛前三名机器人情况具体如下:
(1)天工Ultra(冠军):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制,其股东优必选、小米集团、京城机电分别持股28.57%。身高1.8米,体重52公斤,因其大功率的一体化关节、低惯量腿部结构设计,在奔跑速度上极具爆发力,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最适合奔跑的“选手”,可实现10公里/小时的稳定奔跑,最快速度可达到12公里/小时。
(2)松延动力N2(亚军):北京松延动力研发,创始人姜哲源曾是星动纪元的联合创始人。身高1.2米,最高奔跑速度3.5米/秒。2025年3月发布,全身18个自由度,每5公里续航一次,售价3.99万元起。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个成功过线的机器人为另一队的松延动力N2,但因更换机器人罚时未获前三。
(3)行者二号(季军):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与上海卓益得机器人共同研制,是赛事中唯一全程未换电池及机器人的选手。体重28公斤左右,具备轻量化、高续航和高效能等特点,可以实现6小时动态续航,模拟生物肌腱的运动特性,使机器人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作为全球首个“人机共跑”赛事,本次马拉松的意义不在于跑得快,而是作为综合检验平台,在非理想环境、长距离运动压力测试下进行极限演练,推动产业链联动,形成标准化与规模化落地的合力。中国凭借强大的产业链协同与场景验证能力,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高强度运动场景的规模化实践,其他国家尚未具备同类验证条件。相较2024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部分机器人仍需吊装辅助),本次赛事直接让机器人跑完全程,展现了关键技术的飞跃。同时,赛事通过高曝光直播、“人气奖”互动等机制,提升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与接受度,为未来人机融合的社会化应用铺路。
“一赛一会”搭建产业生态,为8月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预热,行业影响力将进一步放大。作为国家机器人产业战略的具象化表达,本次赛事体现了自上而下对行业发展高度重视,北京市通过“一赛一会”搭建产业生态,人形机器人半马为8月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进行预热。8月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项目更丰富,涵盖足球、任务执行等项目及外围赛事,参赛企业数量及规模更多,意义也更为重大,行业影响力或将进一步放大。
2、短板清晰,小脑运控、电机、高效执行器等,为后续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短板清晰,小脑运控、电机、高效执行器、传感器及热管理等,为后续产业发展指明方向。通过本次比赛,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短板更加清晰明确。例如出现关节过热导致性能衰减或摔倒、动平衡能力不足、普遍需多次换电等情况,暴露出长时间工作后电机发热和散热,核心零部件的耐用性及轻量化、机器人自主规划控制等问题,为后续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1)电机: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和热源,直接影响续航时长与热负荷。比赛中机器人频繁出现关节发烫、续航不足等问题,要想让机器人长时间稳定工作,必须解决两个关键:一个是散热问题,电机长时间运转会像超负荷工作的发动机一样发烫,需要优化内部结构设计,提升散热效率;二是高能效要求,在有限体积内实现更强动力,需要改进磁铁排列、线圈绕线等核心技术。
(2)传动机构(丝杠、减速器):直接影响运动效率、能耗控制和响应速度。机器人的齿轮、轴承等传动部件在长跑中损耗明显,关节活动不够流畅,导致能量浪费,对传动机构的精度、刚性、摩擦损耗及电机匹配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3)“小脑”(运控):动平衡的核心,包括驱控、编码器、控制器等。部分机器人容易摔倒,挑战在于如何减少指令延迟、提升各硬件的兼容性,并通过持续训练提升决策能力。
(4)轻量化材料:自重是续航与热管理的关键,目前参赛机器人普遍偏重(天工Ultra体重52kg),自重越大,关节负担越重,对热管理要求越高,轻量化是提升能效比和延长续航的直接手段。
3、AI和软件决定硬件,特斯拉领先优势明显;国产聚焦共性关键技术和供应链
AI和软件决定硬件,特斯拉领先优势明显,投资角度关注特斯拉链。人形机器人核心由“大小脑”、硬件、数据与场景构成。目前特斯拉在“大小脑”全球领先,从模型、数据、算力及芯片多维度发力,不仅拥有完善的AI体系用于训练人形机器人,包括FSD、Dojo、Cortex、X AI等,并且构建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配合。AI和软件决定硬件,特斯拉整体产业化进展快于其他厂商。特斯拉机器人2025年预计5000台,未来两年分别以10倍速度增长。投资角度重点关注特斯拉链。
华为领衔国产机器人生态,宇树、智元等百花齐放,聚焦共性关键技术。国内华为具备与海外特斯拉、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同等能力,构建“华为赋能”和“华为智选”两类生态模式,在机器人领域落子不断。宇树科技从四足机器狗发展到人形机器人,率先完成后空翻、侧空翻等高难度动作,惊艳全球。智元机器人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量产领先同业。国产机器人加速追赶补齐短板,带动国内供应链的机会。国产链聚焦共性关键技术,包括执行器、丝杠、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
4、 投资建议及受益标的
(1)特斯拉链:推荐标的:震裕科技、丰立智能、五洲新春;受益标的:拓普集团、三花智控、鸣志电器;(2)共性关键技术:①电机:推荐标的:雷赛智能;受益标的:步科股份、汇川技术;②丝杠受益标的:赛摩智能、雷迪克;③减速器推荐标的:中大力德;④小脑推荐标的:雷赛智能;受益标的:固高科技;⑤其他受益标的:领益智造、浙江荣泰。
5、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机器人量产不及预期;供应链发展不及预期。
报告发布时间:2025年4月21日
开源机械
孟鹏飞
分析师SAC执业编号:
S0790522060001
熊亚威
分析师SAC执业编号:
S0790522080004
罗悦
分析师SAC执业编号:
S0790524090001
张健
分析师SAC执业编号:
S079012304005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