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美股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亚马逊发布第一季度财报:净销售额为1556.67亿美元,同比增长9%,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0%;净利润为171.27亿美元,同比增长64%;每股摊薄收益为1.59美元,与上年同期的0.98美元相比实现增长。亚马逊第一季度每股摊薄收益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但营收则未能达到预期,对第二季度营收作出的展望也未能达到预期。
财报发布后,亚马逊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CFO布莱恩·奥萨维斯基(Brian Olsavsky)和投资者关系主管戴夫·菲尔德斯(Dave Fildes)回答了投资者提问。
以下是电话会议实录:
巴克莱分析师Ross Sandler:我的问题主要是关于亚马逊云服务(AWS)以及人工智能方面。安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2月份以来,公司似乎引入了更多的P5 GPU实例(云服务器),用以支持所有新出现的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管理层可否谈谈这一新的服务器是如何解决第一季度,以及可能在第二季度,与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相关的供需失衡?这个情况你之前提到过一些。你认为亚马逊人工智能业务何时能够开始推动业务的加速增长?是今年,还是会考虑到产能限制方面的情况,而更有可能明年才能实现?
安迪·贾西:我们引入大量P5服务器的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它这是一种基于英伟达芯片的机器学习训练机型,同时我们也在尽可能快地引入越来越多的、基于Trainium芯片的训练实例。可以介绍的是,公司目前的人工智能业务年营收规模已经达到了数十亿美元,其同比增长率也达到了三位数百分比,而且在我们刚把产能投入进去之后,很快就会被消耗掉。所以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新增产能,就可以帮助更多客户,并推动自身业务创造更多收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会有更多的Trainium实例以及英伟达下一代实例投入使用。
我预计,供应链的其他一些环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拥堵,比如主板和其他一些零部件,出现这些问题的部分原因是因为目前的需求实在是太旺盛了。不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供应链问题和产能问题在今年都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高盛分析师Eric Sheridan:我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从战略角度来看,鉴于全球贸易环境在未来几个月可能发生变化,存在各种不确定性。中期来看,管理层认为公司在此种环境下应如何定位?哪些关键战略能让公司无论出现何种结果,都能通过某种方式获利?在未来几个月里,在投资优先级排序方面公司有怎样的考虑?另外,关于下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展望,从成本方面来看,有没有哪些成本纯粹是应对当下贸易形势的投入,这些成本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有没有可能继续存在?
安迪·贾西:目前很难判断关税方面会发生什么情况,也很难说关税(谈判)最终会如何解决问题。短期和中期来看,我们要考虑的事情还很多,而实际上这也是我们长期所考虑的,那就是如何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最广泛的商品选择,可能没有比在当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努力为消费者保持低价的时候了,我们正全力以赴、非常执着地专注于这方面的工作,迅速将商品配送到客户手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核心所在。
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为优先完成这些工作而采取的各种各样的举措。比如,在自营业务方面,我们预购了一部分库存,我们的第三方卖家也提前采购了一些商品,我们鼓励这些做法,这些为客户保持尽可能低价的做法。亚马逊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广泛的商品选择,这方面我们比其他零售商做得更好,这意味着市场在面临目前的情况时,无论未来的趋势怎样发展,我们都能更好地帮助客户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我在开场发言中提到了疫情期间发生的情况,出现了一些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但客户真正看重和想要的东西,比如客户可能会选择一些他们以前不知道的品牌,而这些品牌能为客户提供更优惠的价格。而且我认为大家可能还忽略了另一件事,就是像亚马逊这样拥有超过200万个卖家的平台,如果最终出现了更高的关税,他们才不会步调一致地采取同样的策略。我的意思是,肯定会有很多卖家会将这些新增的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但也会有分布在很多不同的国家有许多卖家采取不同策略,更广泛的多样性意味着一部分卖家可能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为消费者承担全部或部分关税成本。使用亚马逊平台的客户更有可能找到多样的商品选择和更低的价格。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公司的许多业务中,特别是在过去六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商品产地的多元化。我们最关注的仍是提供极为广泛的商品选择,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超低的商品价格以及非常快速的配送服务。
布莱恩·奥萨维斯基:关于你提到的展望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关于营业收入展望和二季度成本方面的问题。与第一季度相比,基于股票的薪酬在第二季度通常会出现增加,在总成本中占比会出现调整,并在接下来的四个季度中保持这一比率,历来如此。
其次,我们在第二季度确实有一些与“柯伊伯计划”(亚马逊旗下太空互联网项目)相关的卫星发射成本,比如本周就有一次发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是,我们会在该项目实现商业化之前将这些发射成本计入费用,而我们的计划是在今年晚些时候能够实现商业化。
美银美林分析师Justin Post:我想再回到AWS的话题上。管理层说营收可能会有较大波动。能否进一步解释一下,除了产能方面的问题,营收的起伏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可以看到公司竞争对手的增长率相当不错,管理层如何看待这其中的差异?当然,你们的营收增长数额也非常可观。
安迪·贾西:关于营收可能会有较大波动的预测,其实在人工智能兴起之前的几年我们就一直是这么说的,企业客户的销售周期,尤其是创业企业的销售周期,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话说回来,能让初创企业选择在你的平台上运行他们的业务,也是一种很多云服务提供商非常希望具备的能力。在创业企业领域,绝大多数成功的初创企业在过去十到十五年里都是在AWS平台上运行的,而且很难预测这些初创企业何时能找到产品与市场的契合点并实现大幅增长,而其对我们的业绩就更难预测了。
更广泛的企业客户领域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只不过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企业客户的销售周期始于我们花时间说服他们从本地服务器迁移到云端,并且让他们相信亚马逊能够提供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在参与了一些合作项目之后,我们会积累相关经验。有时他们会使用系统集成商的服务,有时会使用我们的专业服务,有时他们会选择自己去做迁移工作。然后就是下一批迁移项目,而这些迁移项目是需要时间的,有些公司能很快完成,有些公司则需要更长时间。而且很多时候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他们对迁移到云端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和创新速度优势感到满意,激发了更多数据迁移方面的热情。可能原本预计规模较小的下一批迁移项目,结果变成了规模大得多的项目。长期以来一直都是这样的情况。
我们很难预测具体的营收起伏情况,因为这真的取决于企业客户,取决于他们如何安排迁移顺序以及如何配置资源。
人工智能领域有独特的快速增长周期,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而且这些应用场景还在不断变化。这里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在人工智能的早期阶段,应该说是最早期的时候,大家看到最多的是那些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省成本的项目,我们从很多AWS客户那里都看到了这一情况,而且亚马逊公司内部也在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来做这些事情。
另外,有很多大规模的训练项目也是在AWS平台上运行的。比如,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就在AWS上利用Trainium芯片构建了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几个模型训练项目。还有一些非常大的聊天机器人项目,以及过去几个月里,大家所看到的人工智能编程领域的爆发式增长,像是Cursor公司,其业务很大程度上都是在AWS上运行的。
对于某些领域增长速度的预测困难是营收展望可能出现较大波动的原因,有时候你会看到一些你没有预测到、也无法提前预估的大幅增长,也有在大幅爆发式增长之后,增速大幅放缓的情况。人工智能领域的变化是非常有趣的,包括我没有详细提及的客户体验重塑和未来更多会被开发出来的智能体。在这些领域,我们虽然已经实现了很多综合推理方面的成果,但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
关于如何看待相对增长率的问题,同比增长率只是基于你现有业务基础的增长百分比。在技术基础设施方面,我们的业务基数比其他公司要大得多。当你看到的是在1170亿美元的营收基础上实现17%的同比增长时,这仍然是相当可观的增长。而且正如我所说,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产能,我们就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而且我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产能紧张的情况会有所缓解。
摩根大通分析师Doug Anmuth:能否请布莱恩接着谈谈AWS利润率方面的情况,在过去几年里,我们看到该业务的利润率波动很大,而目前几乎达到了40%的水平。能否介绍一下是什么推动了这种出色的表现,以及今后应该如何看待该利润率的正常水平?另外一个问题,安迪之前提到了Alexa要转向处理更复杂的任务,能否详细谈谈这方面的情况?Alexa相关产品已经推出很长时间了,也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公司将如何让用户更多地改变他们使用Alexa的行为?
布莱恩·奥萨维斯基: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AWS一季度表现强劲,利润率也很不错。我认为这得益于业务的强劲增长,以及我们在创新和技术方面持续投入所产生的影响。我这里可以给你举些例子。比如我们在软件和流程改进方面进行的投资,最终实现了服务器容量的优化,从而降低了基础设施成本;我们一直在使用低成本的定制网络设备来开发更高效的网络;努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数据中心的电力使用效率,这些行动既降低了我们的成本,也为其他更新的工作负载节省出了电力;我们还看到了像Graviton这样的定制芯片不断进步所带来的影响,它不仅为我们降低了成本,也为我们的客户降低了成本,为他们提供了更高的性价比。
关于利润率,你说的没错,它的确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我们的投资水平、竞争性定价,以及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逐步发展,其业务组合在未来几年也会不断演变。我们确实正在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并且也为今年下半年做了相关规划,很快就会看到这些投资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对团队在节省成本方面的表现也很满意。此外,不断扩展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和功能也是我们的一个重点。
安迪·贾西:关于Alexa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看到“Alexa+”业务方面的进展。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该产品更加智能,服务能力也更强,并且在服务消费者方面有实际的作为。到目前为止,市面上的大多数智能助手实际上只能回答问题,这在它们刚刚面世的时候确实非常了不起,但我认为智能助手的未来不仅仅是要智能,还得能够在指令下采取行动,这不仅需要一个出色的模型,还需要有能力将该模型同步,并使模型与采取正确行动、执行和调用正确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相匹配,否则就可能会得到非常不理想的结果。为此,我们在Alexa+上付出了很大努力,在过去几周里,已经有超过10万名用户开始使用Alexa+,未来几个月还会向更多用户推出。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客户反馈非常非常积极,大家都对它很感兴趣。
Alexa+所能做的事情比Alexa多得多,我们有超过5亿台设备在消费者的家中、办公室和汽车里,很广泛的用户基础。但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可能需要稍微调整一下他们对Alexa能做之事的认知,因为大家都习惯了以前的使用模式。比如每次都需要说“Alexa”来唤醒设备来说,我们以前习惯了在想要Alexa执行任何操作之前都先说“Alexa”,但其实你会发现,只需要在第一次说“Alexa”,之后的对话就可以持续进行,而不必再每次都说“Alexa” 。我亲自试用Alexa+的测试版好几个月,也是过了一段时间才意识到不用一直说“Alexa”,这让我感觉非常自在,而且我觉得这就是不断尝试所带来的体验。比如你周六晚上有客人来吃晚餐,你可以说“Alexa,请打开窗帘,打开车道和门廊的灯,把温度调高5度,选一些适合晚餐的舒缓音乐”,然后它就会照做。当你有了这样的体验,你就会想让它做更多的事情。
亚马逊在纽约宣布推出Alexa+的时候,我们在市中心举办了活动。我问它有哪些非常不错的意大利餐厅或披萨店开业推荐,它给我列了一个清单,然后问我需不需要帮忙预订。我说需要,然后它就预订好了,还确认了时间。当你进入这样的日常使用模式,有了这样的体验时,你会发现它非常非常有用,就像拥有了一个很棒的私人助理,而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私人助理。我认为消费者会越来越习惯使用它,也会逐渐意识到它能做的事情,而我们不会就此止步,未来几个月里,我们还计划添加更多的功能。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Brian Nowak:安迪,亚马逊的零售业务非常复杂,其发展涉及很多动态变化的因素,我想你们肯定掌握了大量关于全年、节假日期间需求预期的优质数据。如果我们回顾并分析该业务以及关税所造成的不确定性,从运营角度来看,比如确保Prime会员日、感恩节以及节假日期间的业务尽可能顺利进行,管理层最为关注的一两个关键领域是什么?布莱恩,关于第二季度的息税前利润(EBIT)展望,其中是否包含了像第一季度提到的10亿美元一次性成本,或者与关税相关的成本?
安迪·贾西:关于零售业务的问题,我们最关注的领域,不仅是要确保Prime会员日的顺利进行,而且大家都也知道,Prime会员日只是其中一个活动,所有的高峰销售期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方面,公司全年都在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帮助我们的卖家,确保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体验,因为他们也面临着不确定性。我们努力确保拥有多样化的卖家群体,并为客户提供低价格的商品。我们还必须非常审慎地思考在任一时间配送到履约中心和货物中转站的库存量,因为无论是亚马逊自营业务,还是很多第三方卖家,都想尽早囤积尽可能多的库存,以便赶在可能出现的截止日期之前做好准备。但反过来说,如果履约网络中积压了过多库存,又将严重降低运营效率,也会影响预期的成本结构,及快速地将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的能力。所以,如何高效地管理好库存是我们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而且我认为目前团队在这方面的平衡工作做得非常好。
布莱恩·奥萨维斯基:关于第二季度的问题,我想我还是要重申我之前说过的话。基于股票的薪酬会增加,如果你回顾一下我们的历史数据,就会发现这是正常的规律。还有就是与“柯伊伯计划”相关的项目成本。具体到关税问题,根据目前的关税政策,我们在零售采购方面确实需要支付关税,不过在第二季度,这方面的费用并不多。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们在第一季度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库存预购。但总体而言,考虑到不确定性,我们扩大了利润展望范围,我们给出的范围通常比较宽泛,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各种不确定性,包括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他所有因素,都导致我们进一步扩大了该范围,只能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目前我们对第二季度还算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预期。正如安迪之前提到的,根据一些可能的预购情况来看,四月份出现了一些业务增长的势头,而且广告业务也表现强劲。所以,我们认为有很多积极的趋势,但本季度肯定也存在不确定性。
杰弗瑞分析师Brent Thill:请问公司AWS业务积压订单的数额是多少?安迪之前提到很多核心工作负载仍有待迁移到云端,能给我们谈谈目前的具体情况?企业客户的态度有所回暖吗?还是说人工智能的发展给这种向云端迁移的过程和时间安排带来了一些混乱?请谈谈在迁移方面管理层所观察到的情况。
戴夫·菲尔德斯:关于积压订单的问题,第一季度的积压订单金额为18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加权平均合同期为4.1年。关于AWS尚未迁移的工作负载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在疫情之前,企业由于云计算在创新速度、开发人员生产效率以及成本方面的优势,决定要将其本地基础设施迁移到云端,那个时候企业的行动非常积极,而且有条不紊。而在疫情爆发后,尤其是疫情期间那几年的下半年,由于经济形势的原因,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人都在努力进行成本优化。后来,随着我们逐渐摆脱那种趋势,生成式人工智能又开始迅速发展,大家都想尝试在云端部署工作负载,或者设置工作负载,其中的潜力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在过去大概16到18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情况是,企业意识到他们需要同时做好两件事。一是他们想涉足人工智能领域,许多企业都在进行人工智能的试点项目,有些会成功,有些可能则不会,而成功的项目会进行规模扩展。在人工智能方面,他们还有很多计划尚未实施,原因可能是技术水平不够,或者他们正在通过第一批项目来积累经验,又或者是他们在等待推断成本继续下降,而这一成本又是肯定是会不断下降的,目前成本下降的速度非常快。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企业对将基础设施迁移到云端的热情有所回升,并且他们也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如果不这么做,他们就错过了唾手可得的好处,原因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那些。所以,我们观察到这些迁移计划又重新活跃起来。这通常是一个需要多年时间的完成过程,有些公司进展得快,有些公司进展得慢,但他们都会很谨慎、很稳妥地进行,因为在迁移过程中,他们承担不起应用程序无法正常运行的后果。我们非常成功地与企业进行了沟通,很多企业选择在AWS平台上对其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我认为未来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