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财政部注资4家国有行 “是银行经营遇到问题了吗?”
来源:金融时报
金融时报社答网友:
财政部近期发布公告表示,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4家国有大型银行均已发布公告,明确将分别向财政部等机构定向增发股票。
对此,有网友在给《金融时报》留言中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财政部发行国债支持国有银行补充资本,为什么要给银行补充资本金,是银行经营出现困难了吗?”
要回答这位网友的疑问,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此次发行特别国债是为了什么。简单来讲,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向4家国有银行注资,主要是为了补充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进一步提升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做生意要有本钱,金融机构经营同样也需要“本钱”。银行的“本钱”就是我们平常提到的“资本”,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银行获得财政部注资之后,将有更多“本钱”可以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也能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带来长期稳定回报。据市场机构测算,若按照8倍乘数效应进行计算,5000亿元注资约可撬动4万亿元信贷增量。
那么,现在这4家银行是缺“本钱”了吗?事实并非如此。财政部此次注资国有大型银行其实是未雨绸缪的主动作为,而非被动风险处置。
当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稳健,资产质量稳定,拨备计提充足,主要监管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最低要求。根据2024年财报数据,截至去年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1%、11.42%、12.20%、14.48%、10.24%和9.56%。
虽然国有大型银行暂时不缺“本钱”,但在当前时点支持其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也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在稳增长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国有大型银行肩负扩大信贷投放、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有必要支持其进一步补充资本实力,为未来业务发展以及服务经济大局留足空间;另一方面,国有大型银行近年来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的方式来增加资本,但在利润增速逐步放缓的挑战下,通过内源性渠道补充资本空间有限。同时,5家国有大型银行(不包括邮储银行)被纳入2024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资本充足水平面临着更高的监管要求。为此,银行需要统筹内部和外部等多种渠道来充实资本。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放缓,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银行业运行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不过,从长期来看,银行业稳健经营仍然有基础、有能力。从根本上说,中国经济基本面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力资源等诸多优势条件,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为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金融管理部门推动下,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持续地改革化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银行公司治理体系和合规经营环境更趋健全。而银行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也将助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同时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