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实习生 张长荣 北京报道
特朗普政府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全球经济受到拖累。在此背景下,高盛上调中国宏观政策加力预期。
在近日举办的媒体交流会上,高盛给出了有关中国下一步政策调整的相关猜想。
具体来看,货币政策方面,高盛预计中国央行将加大降息力度并提升社会融资规模;财政政策方面,赤字率或将扩大,重点支持内需。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表示,关税对中国经济的拖累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特征,且中美贸易结构差异——中国对美出口的制造业产品短期不可替代性强,而自美进口的大宗商品替代弹性较高。高盛的研究显示,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依赖度高于中国对美国的进口依赖度。
资本市场方面,高盛在亚洲地区仍然看好中国股票。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付思表示,A股因政策敏感性和国内资金主导优势,将较港股表现更佳,建议持续关注消费类及内需驱动型个股与板块。
中国对美进口商品替代弹性相对较高
高盛在最新研究中,将美国2025年四季度GDP增长预测从之前的2.5%下调至0.5%。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关税拖累经济的显著影响,会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显现。同时,高盛也将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概率,从35%提高至45%。
鉴于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普遍加征关税的做法,高盛下调了多数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期。
在分析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闪辉提出两个关键特征:
① 关税对经济的拖累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特征。当关税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继续大幅提高关税的实际影响将趋于稳定。
② 中国对美进口商品的替代弹性相对较高,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供应源。
具体而言,中国对美国存在贸易顺差的领域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等制造业产品,而中国对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领域则多为大宗商品。
闪辉分析称,大宗商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中国对其依赖程度相对较低;而制造业产品异质性较强,短期内难以迅速找到替代供应商。
高盛数据显示,约36%的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属于高依赖度商品,而中国自美进口产品中的高依赖度商品仅占商品总量的10%。
关注A股消费类及内资驱动型个股
高盛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MSCI中国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在未来12个月内预计仍分别具备11%和15%的涨幅空间。同时,A股的策略性配置机会优于港股。
“全球配置型资金对美国股票的持仓已达历史高位,而对中国股票配置比例仍处历史低位。” 付思认为,这种配置差异为中长期资金回流中国股票创造了空间和可能性,中美关系演变及对美国科技股的估值重判和仓位调整,均可能推动全球资金的结构性调整。
从资金流向视角来看,当前对冲基金在中国市场的净头寸比例为8.7%,处于近五年历史分位的54%中位数水平,而全球配置的主动型基金仓位仍在底部位置,下行风险有限。
付思指出,近期中国AI产业链的估值驱动效应,吸引了海外对冲基金与主动管理型资金增加对中国市场的配置。尽管近期市场存在波动,但未出现显著恐慌性抛售现象,资金流出规模有限。
与此同时,南下资金持续涌入港股市场,年初至今净流入规模已达730亿美元,创同期新高,成为港股重要支撑。
未来资产如何配置?付思建议,从行业配置来看,继续偏向消费类及内需驱动型个股与板块。其中,消费服务、互联网等均属于国内消费的关键组成部分。
此外,关注医药板块,其有望持续受益于地方政府消费支出状况而改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