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4月1日上午,《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在穗召开。
广东省工信厅厅长曾进泽对广东推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行动进行了介绍。
曾进泽表示,广东将聚焦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十大重点领域,计划培育100个“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与500个示范案例,并打造一批面向多场景的智能机器人训练场。此外,广东还将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在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作业等细分领域开展智能机器人的推广应用,重点提升人机交互可靠性和安全性,满足生命健康、陪伴护理、家庭服务、教育、商业及社区消费体验等美好生活需求;同时面向恶劣环境、危险活动环境,加大智能机器人在消防应急等领域的应用。
曾进泽认为,相关示范案例有助于形成成熟且可大规模推广的应用标准,为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落地提供明确方向与规范。此外,广东还将分批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以此指导各地打造贴合实际需求的应用场景。
广东工信厅还计划强化行业供需对接,同教育、医疗、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分行业召开供需对接活动,搭建企业、行业用户以及支撑机构之间沟通交流的高效平台,既使企业能精准把握行业需求,又助力行业用户快速获取适配的人工智能产品与解决方案,促进技术与应用的深度融合。
标杆激励机制对于深化应用也十分重要。据悉,广东每年将遴选10个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标杆案例,对每个入选案例给予最高800万元的奖励。
最后,广东还将举办“众创杯”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能大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展览会,支持广州举办琶洲算法大赛,助力深圳举办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圳)创业创新大赛,打造在全国范围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盛会。
曾进泽表示,以产品创新和场景推广为着力点,增强“机器人+”应用支撑能力,聚焦提高生产效率、赋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民生,不断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
产业发展也离不开各方面支撑保障和技术攻关。
对此,广东一方面推动智能机器人研制和产业化,充分发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优势,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搭建机器人标准化测评环境,强化机器人产业标准化技术支撑,推进智能机器人多模态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可靠性提升、动作仿真、自主作业、多机协作和人机协作等共性技术研究。
另一方面,广东还在强化应用支撑保障能力。具体来说,这包括凝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力量,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打造面向多场景的智能机器人训练场,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龙头企业等构建机器人产业检测认证体系,并推动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市建设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
此外,曾进泽还表示将以《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为契机,实现粤港澳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他认为,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广东与港澳地区合作由来已久,基础比较扎实。
广东省的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产业链完整、生态体系成熟、应用场景多元,从芯片、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应用商,产业配套能力强大,对研发创新需求的响应高效迅速。香港则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以及国际化合作方面占据领先地位,拥有多所享誉全球的高校与科研机构,汇聚了众多国际顶尖学者,持续产出前沿科研成果。
目前,广东与港澳地区已在机器人产学研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例如,202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及其下设的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牵头,联合上下游众多企业,共同组建了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该中心聚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全力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
曾进泽表示,接下来,广东将继续深化技术交流与研发协作,引进海外和港澳人才,与港澳高校、科研院所携手攻关;同时支持省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在港澳设立分公司,借助港澳的国际化平台与网络,拓展海外市场版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